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强调,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,做大做强一批国家重要能源基地。党的十八大以来,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,特别是在“四个革命、一个合作”能源安全新战略指引下,我国新型能源体系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,新质生产力得到快速发展。围绕实现“双碳”目标,“十四五”时期,重庆市和四川省对增强能源供应链的稳定性安全性、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、优化能源发展布局、提升能源产业链现代化水平、增强能源治理效能、构建能源国际合作格局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,联合印发了《推动川渝能源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协同行动方案》。中央和地方制定的一系列规划纲要和行动方案,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加快清洁能源基地建设、夯实能源供应保障基础、优化能源结构、壮大现代能源产业等发挥了关键作用。在中国式现代化宏大场景中,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以新质生产力为引领,以“创新、质优、先进”为主线,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,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,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新型能源体系建设走稳走实、提速升级。
坚持以创新为驱动。一是坚持科技创新,加强能源科研能力建设。聚焦可再生能源、氢能、储能、二氧化碳捕集、利用与封存技术等前沿领域,推动重点实验室、重点研究机构开展重大技术攻关,产出国家级能源科技进步成果。推动大数据、云计算、5G等信息技术在能源领域应用,建设川渝能源大数据中心。二是坚持机制创新,推进能源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。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能源保障专项工作组的基础上,设立联合办公室,在综合考虑地区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的前提下,深化能源领域合作、共同提升保障能力;加强川渝电网互联互通,积极推进源网荷储一体化;有序推进天然气(页岩气)资源勘探开发,打造川渝天然气生产基地;建立成渝地区一体化煤炭调配体系,实现跨区域能源管理制度创新。
坚持以质优为关键。一是着力构建包括传统能源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在内的多元安全的质优供给体系。立足川渝资源禀赋,发挥煤电托底保供和辅助服务作用,争取国家支持西北、西藏电力入川渝通道的建设。科学有序开发水电项目,重点建设金沙江、雅砻江、大渡河水电基地,建设乌江白马航电枢纽、嘉陵江利泽航运枢纽、潼南双江航电枢纽等。充分利用四川盆地丰富的天然气资源,川渝联手共建天然气千亿立方米产能基地,打造中国“气大庆”。确保常规天然气年产量稳定,重点建设川中安岳气田、川中太和气区、两江燃机二期、永川港桥燃机热电联产等项目;推进页岩气勘探和开发,重点建设长宁—威远、涪陵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,推进实现资源有序接替。二是技术和市场同时发力,保证能源优质高效使用。深化煤炭清洁利用,加强节能高效实用技术和先进设备应用,减少能源产业碳排放量。加强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和外送通道建设,发展新型储能,重点提高调度利用水平和安全水平。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资源配置作用,建好重庆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,有序放开油气勘探开发市场。
坚持以先进为本质。一是建设先进能源产业体系。大力发展能源装备产业,围绕关键材料、关键设备、关键零部件,做大做强风电产业集群,超前建设加氢基础设施网络,突破动力电池单体及电池系统等新能源汽车技术,力争在光伏发电设备等领域有所作为。大力发展氢能及新型储能产业。对标国家氢能规划,依托中国西部(重庆)氢谷、成渝氢走廊等项目建设,提前布局氢能产业,围绕“制—储—输—用”,逐步攻克绿氢技术难关,协同共建覆盖全产业链的标准体系。在电源侧、电网侧和用户侧等领域,积极发展新型储能,建设电网侧新型储能站、光储充检换一体化项目,打造新型储能产业“研发—生产—运营—场景应用”全产业链,推动形成川渝地区新型储能产业联盟。二是建好先进的智慧能源体系。打造智慧气田、智慧供能、智慧电厂等,启动油气管网智能化建设和改造,建设智能储气库和实施智慧能源项目,加强能源大数据建设,实现跨区域能源大数据集成共享,建立基于大数据的智慧能源管理和监督体系。
(作者单位:重庆工商大学经济学院、重庆工商大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研究院,本文为重庆市教委人文社科研究项目成果)